丰岭观点2021年6月:宏观分歧的启示

时间:2021-06-01  来源:丰岭资本  阅读量:923

最近,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引发了中国政府的相关产业指导。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总需求的持续扩张。投资者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出现越来越大的分歧,在此背景下,部分宏观敏感性行业受到抑制,消费医药及部分新兴产业等行业重新受到市场青睐。

但在美国市场,顺周期类的资产持续强势,反应市场对未来实际经济需求的信心充足。这与中国股票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背后的逻辑在哪里?启示又是什么?

从全球宏观来看,中国从去年就开始了复苏进程,再加上中国政府坚定的推行实体去杠杆和经济转型,中国对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减弱。由于中国是过去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源,当我们站在中国的角度去看全球需求,发觉未来几年的边际动量不够强劲,自然会对全球的宏观总需求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反观美国,明显的,美国政府正试图通过债务及扩大基建的方式重塑经济竞争力。站在美国投资者的角度,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边际变化。发达市场传统行业的复苏趋势相对明显,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不再是左右商品价格的重要边际买家。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我们仅仅只站在中国市场来看问题,可能很容易有失偏颇,会对未来总需求的预测过于谨慎。

在目前市场环境下,中国投资者对部分宏观敏感性行业过于谨慎,低估了发达国家总需求扩张的力度和持续性。在投资方向上,我们不仅要看未来的产业趋势,更要看市场价格对这种趋势反应到什么程度。许多看起来前景不错的赛道上,股票价格已经充分甚至是过度反应了未来的前景。相对而言,金融、上游商品、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以及部分互联网行业存在较大的预期差,我们继续看好这些资产未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