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A股,是毒药还是蜜糖?

时间:2016-08-14  来源:好买财富  阅读量:1595

      好买说

   “做债的都在做差价,选股票的都在算股息”。高风险保守,低风险激进,可算做投资的异象,或只是负利率时代的表征之一。我是这样理解,没有可靠的拿得出手的收益,那就只能以风险换收益。贵州茅台、美的集团,伊利股份等,这些成为上半年的大牛股,下半年这种“类债券”的低估值大蓝筹是否还行?按图索骥买这些重仓大蓝筹的基金是否靠谱呢?是否到了和做成长股的基金说再见的时候呢?再牛的基金经理,收益都是市场给的,从根本上投基金还是得基于对市场的理解。


       一、贵司认为近期低估值大蓝筹股票缘何上涨?

      金斌:实上,我们在年初2016年度展望的标题是“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股票价格涨跌,反应的不是公司本身的好坏,而是市场预期与真实情况的差别。许多低估值的蓝筹股,并没有大家过去想象中的不堪。过去几年市场不喜欢传统行业,但实际上,传统行业部分优秀公司,市场份额越来越高,议价能力越来越强,即使行业本身比较平淡,优秀公司的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实体经济较弱,全社会能够提供收益率的安全类资产有限,这必然会导致所有资产价格上的低点,迟早都会被填平。再加上近期通胀预期逐渐消除,全球货币供给超预期继续宽松,低估值蓝筹股的相对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二、这类股票的上涨是否会带动A股走出大行情?

      金斌:我们不认为这会带来系统性的大行情,机会还是结构性的。A股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无论是看估值水平,还是看盈利变化的趋势,都不容过于乐观。事实上,我们从来都把A股当成两个不同的市场来看:一个A股市场是可以根据传统的估值理论,有合理的依据,给公司一个适当的定价区间,这类市场要看基本面和估值;另外一个A股市场是依靠想象力和情绪驱动的,再加上一些制度套利活动,这个市场要是谈基本面和估值,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过去几年,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属于“输在起跑线上”的那一类投资者,但随着前几年讲故事的公司逐渐进入证伪期,以及新一届监管层对各种制度套利活动的打击,我们相信后面一类A股市场,可能才刚刚进入熊市。但是对于前一类的A股市场,虽然经济基本面不是太好,但是之前的低估值已经对不好的基本面充分的反应,部分优秀公司超越行业的基本面并没有被市场充分认识,这类公司的股票可能已经先于宏观经济见底回升了。我们相信,无论是不是传统产业,许多真正的优质公司,目前的价值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反应。


      三、 如何看待高估值新兴成长行业未来的投资机会?

      金斌:我们对A股中大部分高估值新兴成长行业都保持谨慎。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喜欢成长性行业和公司,本质上是我们不相信目前大部分被市场追逐的热点公司能够持续的高成长。真正的成长性行业和公司,从来都是稀缺的,我们也会非常重视。但市场上大部分所谓新兴行业的公司都号称自己是明日之星,以至于同一行业有多家公司都认为自己是未来的行业龙头,能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我们认为大部分“新兴成长行业”的公司,都会逐渐露出原型,与其真实成长性不相匹配的估值水平,也必然会得到回归。在这个过程中,少量真正的成长股,或许会迎来买入机会。


      四、 您认为目前市场环境对于股票型私募最大的挑战在哪里?又该如何应对?

      金斌:新一届监管层正本清源,打击各种制度套利和内幕交易,还市场本来面目。这对市场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如果能坚持下去,A股市场将从劣币驱逐良币,变回到良币驱逐劣币。但过去几年的A股市场,大多数人的盈利是依靠交易和制度套利得来的。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都会有严重的路径依赖。正如我们过去一直强调的,A股监管制度的变革,必然会带来市场盈利模式的深刻变化。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过去几年一直很成功的投资者,反而很可能会把过去赚到的钱再还回给市场。但环境的变化,对有意识或者做好准备的投资者来说,反而是一轮巨大的机遇。在过去10多年里,我们经历了A股、港股及美股等多个不同的市场牛熊市,也见过各种不同的市场形态。我们从多个不同的行业分析员逐步走到基金管理人这一步,基本面和估值分析正是我们一直以来赖以吃饭的工具。所以,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我们乐于见到目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当市场重新回到谈基本面和估值,我们的优势反而会逐渐显现。

原文链接:好买财富